网站无障碍|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官方微信
   检察长致辞
  欢迎您登录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民检察院网站!检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检察人的辛勤和汗水,离不开县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的有效监督,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以网站为纽带,搭起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桥梁。我们诚挚的希望您通过访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推动检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院公告 更多>>
· 鄱阳县人民检察院 检...
· 【控申检察为民办实事...
· 关于公布违规吃喝、违...
· 鄱阳县人民检察院关于...
· 鄱阳县人民检察院2024...
· 鄱阳县人民检察院2024...
· 鄱阳县人民检察院招聘...
· 鄱阳县人民检察院2024...
检务公开 更多>>
检察职能 办案纪律
公开承诺 举报指南
权利告知 申诉指南
检察长信箱 在线咨询
中国检察听证网
12309中国检察网
法律法规库
党风廉政建设
代表委员联络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蓝助力古村寨美美与共
时间:2022-01-19  作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

“儿时乘凉的大树还在,记忆中的老屋也还在,这应该就是大家心中故乡的样子吧!”202112月,开展“回头看”时,湖北省恩施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林芳,站在滚龙坝青石板的台阶上说道。

滚龙坝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恩施州”)恩施市崔家坝镇鸦雀水村,是恩施州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2020年,恩施州检察机关办理的“督促保护恩施市滚龙坝传统村落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据了解,恩施州除了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外,还有81个中国传统村落,3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翻山走巷觅线索专项行动开新篇

“我们要以办理滚龙坝案为契机,开展‘守古树、保村落、护文物’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2021农历新年伊始,恩施州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全体干警研究讨论全年的专项工作。“各市县院5月前要完成对辖区内古树名木、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物的摸排工作,并将摸排情况上报州院;6月前完成调查取证;7月前制发检察建议……”

上高山找古树名木,进乡村访传统村落,走街巷查文物资源……方案刚刚确定,各项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位于建始县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人民公社旧址,主体中楼梯及楼板均为木板,已出现多处脱落松动,内部消防设施设备不完善,电线老旧且直接裸露,屋顶多处破损,长期被雨水渗漏腐蚀;恩施市现有古树896棵,一些古树存在未设置保护标志及保护设施、根部裸露、树干中空、主枝断裂、人为侵害等情形,生存状况堪忧;巴东县清太坪镇郑家园村,树龄超过3000年名为“清太5号”的古银杏树,出现枯尖、断枝、叶片变小、果实变少等状况;宣恩县高罗乡清水塘村河道被周边村民硬化,影响行洪安全;鹤峰县燕子乡董家河古村落桥梁长期失修,安全隐患较大,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出行;利川市忠路镇长干村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门窗破损、围墙残缺、未陈列任何历史文化资料、消防设施不全……

经过努力,恩施州检察干警共摸排线索65条,其中涉及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线索21条,古树受损未得到有效保护的案件线索25条,文物标识牌破损、消防设施不达标等案件线索19条,共立办案件45件。

青砖古树还本色红色印记更闪耀

百年古树历尽沧桑,被誉为“绿色古董”,然而,一部分古树正在遭受侵害,在死亡线上挣扎。

专项行动开展后,建始县检察院办案人员走访了10个乡镇,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收集,并向建始县林业局和相关乡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说明古树存在未设置围杆、树根裸露、被有害垃圾覆盖、病虫害严重、有人在树旁燃放烟花爆竹、燃点祭祀用品等诸多问题,导致古树生存现状堪忧,督促其积极履行保护职责,整改相关问题。

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行政机关立即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组建工作专班,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古树信息档案,制定“一树一方案”修护保护办法;加强日常巡护,开展病虫害防治,在古树周围修建围栏、设置标志牌、警示牌;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资源的行为;加强日常宣传,普及古树名木方面的法律政策,增强群众爱护古树名木意识。

20219月,建始县检察院办案人员再次实地走访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时,古树名木的保护修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恩施州素有“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园”等美誉,全州检察机关积极履职,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保护古树名木556棵,有效推进辖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恩施州是“绿色”的,也是“红色”的。恩施州是湘鄂西、湘鄂川黔两个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在公布的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该州共有92处市县级及以上级别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有馆藏珍贵可移动革命文物113件(套)被纳入名录。

“这个项目竣工后,将有一条宽敞的步行道通往中共鄂西特委旧址,方便游客瞻仰。”20211222日,恩施市检察院在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的监督下,对中共鄂西特委红色革命文物保护案件开展“回头看”工作。

中共鄂西特委是当时湖北省领导机关,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20048月,恩施市政府将其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前,该院在履行监督职责中发现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辖区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的道路泥泞、崎岖不平,周围无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利于群众参观。

该院于2021630日向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发出检察建议,办事处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行职责,投入资金对鄂西特委旧址的红色旅游步道、鄂西特委广场、广场雕塑及浮雕等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拟打造以鄂西特委旧址为核心,集红色文化传承、党员教育培训、党史宣传学习、红色乡村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专项工作中,该州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及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文物的案件29件,督促行政机关投入2663.5万元对18处文物进行修缮,破坏革命文物、损毁红色资源、侵占保护范围、周边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实效初显乡民乐乡愁印记愈鲜活

“走在那清水塘,野花吐芬芳,18座石拱桥,倒映在水面上……”宣恩县的清水塘因为它的祥和宁静而走红。

然而,此前因周边百姓擅自硬化河道,影响了清水塘的整体美观和行洪安全。宣恩县检察院及时提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将侵占河道的违法建筑依法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清水塘越来越美了,现在来游玩的人比以前更多了,我家就在附近,我开了个农家乐,在家就能做点小生意。”清水塘村的村民小刘笑着说。“可能这里就是人们理想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吧!”恩施州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黄萍感叹道。

凤凰人民公社修好了,达到了“健康”标准;“清太5号”古银杏树状况有所好转,正在继续治疗当中;董家河的桥修好了,村民过桥再也不用担心了;特委旧址又恢复了青砖、黑瓦、石栏杆的样子……

“公益诉讼工作任重道远。”黄萍告诉记者,“专项工作有结束的一天,但是办实事、兴乡村,守住乡愁血脉,检察机关永远在路上。”

守古树来凤:每棵古树都有专属保护方案

“现在我们这里的每棵古树都享受定制服务!”20211223日,来凤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在开展古树保护“回头看”时,当地村民向检察官表示,如今村里的每棵“古树”都有了“人家”。

20213月初,来凤县检察院办案人员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中发现,县内百余棵古树名木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侵害:有的受到病虫困扰,有的被人剥皮凿洞、刻画钉钉、堆放垃圾,还有的树根处留着人们祭祖烧过的香蜡纸草等废弃物……查明情况后,该院向县林业局及八个乡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管护责任。相关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对全县89棵“问题”古树建立了台账,制定保护方案,采取“一树一策”保护措施,根据不同的病因给每棵树“开药方”。

20215月初,该院办案人员跟踪监督,发现县林业局在古树名木保护中的责任制落实、保护常态化以及宣传教育等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同年622日,来凤县检察院再次向县林业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建章立制,并与相关单位共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古树保护问题。随后,县林业局给每棵古树悬挂了个性化宣传牌,与护林员签订古树保护协议,将全县800多棵古树分配落实到具体人员,并聘请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对每棵古树量身定制保护方案。

工作中,如何妥善处理当地村民为祭祖在树根部燃点香烛的问题,是整改过程中的最大难题。经过反复探讨研究,该院联合县林业局采用人性化整改措施,在不对古树有损害的附近设置燃点香烛的专用场地,并持续做好宣传讲解工作,在保护好古树名木的同时兼顾保留了当地风俗习惯,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认可。

保村落宣恩:老街上的消防难题破解了

“我们这里都是木房子,以前冬天烤火大家都很担心,现在安心多了。”20211223日,庆阳古街居民对前来“回头看”的宣恩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赵唯君说。

庆阳古街位于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系木构凉亭式街道,现保存完整的房间约65栋,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是茶马古道宣恩段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宣恩最古老的集市之一,至今仍有400多人在此聚居。2008年,庆阳古街入选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2012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随着宣恩县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庆阳古街的游客络绎不绝。然而,20213月,宣恩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庆阳古街上的房屋均为木质结构,然而古街的消防蓄水池蓄水量不足、消防管网存在盲点盲区、消防设施设备数量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游客安全,让古村落远离火灾隐患,该院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向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应急管理局、椒园镇政府、消防应急大队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消除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利益。

相关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向湖北省级文物保护主管部门申报整改方案及专项资金,于同年5月完成庆阳古街包括消防管网在内的消防主体工程,8月完成消防控制室的建设工程。通过整改,目前,庆阳古街建成了一套完整的消防系统,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0217月,恩施州、宣恩县两级检察机关联合相关行政机关开展了对庆阳古街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的检查工作。“以往我们申报资金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这次检察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真正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说。

护文物利川:古建筑群实现安防零死角

“古建筑群最怕什么?”“损毁!”这一问一答是利川市大水井古建筑群保护管理所的警示语之一。

“父母从小教育我们不要坐井观天,今天我们来个空中观‘井’。”20211223日,利川市检察院干警来到大水井古建筑群,对这里的安防系统工程开展“回头看”,管理所负责人张光边操作演示安防系统边介绍古建筑群保护细节,还不忘打趣几句,众人会心一笑。

大水井古建筑群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世界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整个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氏宗祠、李盖五庄园三部分组成,始建于明代晚期,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有200余间房屋,木架木壁,砖木结构,西式的柱廊与土家族区域“吊脚楼”并肩媲美,古朴典雅,浓缩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尽管受疫情影响,慕名而来的游客仍然不少,旺季每天客流量数千人,寒冷的冬季也有百余人。

20213月,利川市检察院干警在履职中发现,大水井古建筑群存在安防工程有死角、监控拍摄不清晰、建筑群外围无摄像头等问题,因客流量较大,古建筑群存在安全隐患,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受损风险。该院随后与相关单位进行诉前磋商,督促各职能单位依法履行职责。

相关单位迅速行动,勘察、评估、设计、招投标、施工,历时半年、投资近300万元整改,将安防系统工程进行提档升级,确保大水井古建筑群监控设施高清且内外不留死角。

“现在犄角旮旯都看得到了,坐在监控室就像亲临现场,游客扔个烟头都看得清清楚楚。”管理所职工覃莉惠说。

据悉,自20213月起,该院走遍全市14个乡镇(街道)的古建筑及传统村落,了解保护情况,与相关单位进行磋商并提出检察建议,全部被采纳。相关单位积极整改落实,共投入3600万元对18个古建筑及传统村落进行修复保护。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蓝助力古村寨美美与共

时间:2022-01-19  作者:  新闻来源: 检察日报  【字号: | |

“儿时乘凉的大树还在,记忆中的老屋也还在,这应该就是大家心中故乡的样子吧!”202112月,开展“回头看”时,湖北省恩施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林芳,站在滚龙坝青石板的台阶上说道。

滚龙坝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恩施州”)恩施市崔家坝镇鸦雀水村,是恩施州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2020年,恩施州检察机关办理的“督促保护恩施市滚龙坝传统村落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据了解,恩施州除了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外,还有81个中国传统村落,3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翻山走巷觅线索专项行动开新篇

“我们要以办理滚龙坝案为契机,开展‘守古树、保村落、护文物’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2021农历新年伊始,恩施州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全体干警研究讨论全年的专项工作。“各市县院5月前要完成对辖区内古树名木、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物的摸排工作,并将摸排情况上报州院;6月前完成调查取证;7月前制发检察建议……”

上高山找古树名木,进乡村访传统村落,走街巷查文物资源……方案刚刚确定,各项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位于建始县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人民公社旧址,主体中楼梯及楼板均为木板,已出现多处脱落松动,内部消防设施设备不完善,电线老旧且直接裸露,屋顶多处破损,长期被雨水渗漏腐蚀;恩施市现有古树896棵,一些古树存在未设置保护标志及保护设施、根部裸露、树干中空、主枝断裂、人为侵害等情形,生存状况堪忧;巴东县清太坪镇郑家园村,树龄超过3000年名为“清太5号”的古银杏树,出现枯尖、断枝、叶片变小、果实变少等状况;宣恩县高罗乡清水塘村河道被周边村民硬化,影响行洪安全;鹤峰县燕子乡董家河古村落桥梁长期失修,安全隐患较大,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出行;利川市忠路镇长干村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门窗破损、围墙残缺、未陈列任何历史文化资料、消防设施不全……

经过努力,恩施州检察干警共摸排线索65条,其中涉及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线索21条,古树受损未得到有效保护的案件线索25条,文物标识牌破损、消防设施不达标等案件线索19条,共立办案件45件。

青砖古树还本色红色印记更闪耀

百年古树历尽沧桑,被誉为“绿色古董”,然而,一部分古树正在遭受侵害,在死亡线上挣扎。

专项行动开展后,建始县检察院办案人员走访了10个乡镇,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收集,并向建始县林业局和相关乡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说明古树存在未设置围杆、树根裸露、被有害垃圾覆盖、病虫害严重、有人在树旁燃放烟花爆竹、燃点祭祀用品等诸多问题,导致古树生存现状堪忧,督促其积极履行保护职责,整改相关问题。

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行政机关立即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组建工作专班,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古树信息档案,制定“一树一方案”修护保护办法;加强日常巡护,开展病虫害防治,在古树周围修建围栏、设置标志牌、警示牌;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资源的行为;加强日常宣传,普及古树名木方面的法律政策,增强群众爱护古树名木意识。

20219月,建始县检察院办案人员再次实地走访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时,古树名木的保护修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恩施州素有“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园”等美誉,全州检察机关积极履职,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保护古树名木556棵,有效推进辖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恩施州是“绿色”的,也是“红色”的。恩施州是湘鄂西、湘鄂川黔两个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在公布的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该州共有92处市县级及以上级别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有馆藏珍贵可移动革命文物113件(套)被纳入名录。

“这个项目竣工后,将有一条宽敞的步行道通往中共鄂西特委旧址,方便游客瞻仰。”20211222日,恩施市检察院在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的监督下,对中共鄂西特委红色革命文物保护案件开展“回头看”工作。

中共鄂西特委是当时湖北省领导机关,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20048月,恩施市政府将其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前,该院在履行监督职责中发现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辖区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的道路泥泞、崎岖不平,周围无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利于群众参观。

该院于2021630日向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发出检察建议,办事处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行职责,投入资金对鄂西特委旧址的红色旅游步道、鄂西特委广场、广场雕塑及浮雕等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拟打造以鄂西特委旧址为核心,集红色文化传承、党员教育培训、党史宣传学习、红色乡村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专项工作中,该州检察机关共办理涉及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文物的案件29件,督促行政机关投入2663.5万元对18处文物进行修缮,破坏革命文物、损毁红色资源、侵占保护范围、周边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实效初显乡民乐乡愁印记愈鲜活

“走在那清水塘,野花吐芬芳,18座石拱桥,倒映在水面上……”宣恩县的清水塘因为它的祥和宁静而走红。

然而,此前因周边百姓擅自硬化河道,影响了清水塘的整体美观和行洪安全。宣恩县检察院及时提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将侵占河道的违法建筑依法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清水塘越来越美了,现在来游玩的人比以前更多了,我家就在附近,我开了个农家乐,在家就能做点小生意。”清水塘村的村民小刘笑着说。“可能这里就是人们理想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吧!”恩施州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黄萍感叹道。

凤凰人民公社修好了,达到了“健康”标准;“清太5号”古银杏树状况有所好转,正在继续治疗当中;董家河的桥修好了,村民过桥再也不用担心了;特委旧址又恢复了青砖、黑瓦、石栏杆的样子……

“公益诉讼工作任重道远。”黄萍告诉记者,“专项工作有结束的一天,但是办实事、兴乡村,守住乡愁血脉,检察机关永远在路上。”

守古树来凤:每棵古树都有专属保护方案

“现在我们这里的每棵古树都享受定制服务!”20211223日,来凤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在开展古树保护“回头看”时,当地村民向检察官表示,如今村里的每棵“古树”都有了“人家”。

20213月初,来凤县检察院办案人员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中发现,县内百余棵古树名木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侵害:有的受到病虫困扰,有的被人剥皮凿洞、刻画钉钉、堆放垃圾,还有的树根处留着人们祭祖烧过的香蜡纸草等废弃物……查明情况后,该院向县林业局及八个乡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管护责任。相关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对全县89棵“问题”古树建立了台账,制定保护方案,采取“一树一策”保护措施,根据不同的病因给每棵树“开药方”。

20215月初,该院办案人员跟踪监督,发现县林业局在古树名木保护中的责任制落实、保护常态化以及宣传教育等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同年622日,来凤县检察院再次向县林业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建章立制,并与相关单位共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古树保护问题。随后,县林业局给每棵古树悬挂了个性化宣传牌,与护林员签订古树保护协议,将全县800多棵古树分配落实到具体人员,并聘请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对每棵古树量身定制保护方案。

工作中,如何妥善处理当地村民为祭祖在树根部燃点香烛的问题,是整改过程中的最大难题。经过反复探讨研究,该院联合县林业局采用人性化整改措施,在不对古树有损害的附近设置燃点香烛的专用场地,并持续做好宣传讲解工作,在保护好古树名木的同时兼顾保留了当地风俗习惯,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认可。

保村落宣恩:老街上的消防难题破解了

“我们这里都是木房子,以前冬天烤火大家都很担心,现在安心多了。”20211223日,庆阳古街居民对前来“回头看”的宣恩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赵唯君说。

庆阳古街位于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系木构凉亭式街道,现保存完整的房间约65栋,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是茶马古道宣恩段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宣恩最古老的集市之一,至今仍有400多人在此聚居。2008年,庆阳古街入选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2012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随着宣恩县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庆阳古街的游客络绎不绝。然而,20213月,宣恩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庆阳古街上的房屋均为木质结构,然而古街的消防蓄水池蓄水量不足、消防管网存在盲点盲区、消防设施设备数量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游客安全,让古村落远离火灾隐患,该院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向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应急管理局、椒园镇政府、消防应急大队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消除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利益。

相关部门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向湖北省级文物保护主管部门申报整改方案及专项资金,于同年5月完成庆阳古街包括消防管网在内的消防主体工程,8月完成消防控制室的建设工程。通过整改,目前,庆阳古街建成了一套完整的消防系统,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0217月,恩施州、宣恩县两级检察机关联合相关行政机关开展了对庆阳古街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的检查工作。“以往我们申报资金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这次检察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真正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说。

护文物利川:古建筑群实现安防零死角

“古建筑群最怕什么?”“损毁!”这一问一答是利川市大水井古建筑群保护管理所的警示语之一。

“父母从小教育我们不要坐井观天,今天我们来个空中观‘井’。”20211223日,利川市检察院干警来到大水井古建筑群,对这里的安防系统工程开展“回头看”,管理所负责人张光边操作演示安防系统边介绍古建筑群保护细节,还不忘打趣几句,众人会心一笑。

大水井古建筑群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世界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整个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氏宗祠、李盖五庄园三部分组成,始建于明代晚期,占地2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有200余间房屋,木架木壁,砖木结构,西式的柱廊与土家族区域“吊脚楼”并肩媲美,古朴典雅,浓缩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尽管受疫情影响,慕名而来的游客仍然不少,旺季每天客流量数千人,寒冷的冬季也有百余人。

20213月,利川市检察院干警在履职中发现,大水井古建筑群存在安防工程有死角、监控拍摄不清晰、建筑群外围无摄像头等问题,因客流量较大,古建筑群存在安全隐患,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受损风险。该院随后与相关单位进行诉前磋商,督促各职能单位依法履行职责。

相关单位迅速行动,勘察、评估、设计、招投标、施工,历时半年、投资近300万元整改,将安防系统工程进行提档升级,确保大水井古建筑群监控设施高清且内外不留死角。

“现在犄角旮旯都看得到了,坐在监控室就像亲临现场,游客扔个烟头都看得清清楚楚。”管理所职工覃莉惠说。

据悉,自20213月起,该院走遍全市14个乡镇(街道)的古建筑及传统村落,了解保护情况,与相关单位进行磋商并提出检察建议,全部被采纳。相关单位积极整改落实,共投入3600万元对18个古建筑及传统村落进行修复保护。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鄱阳镇人民北路

 邮编:333100   电话:0793-684765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